几个好友早就相约,要到成都市郊杜甫草堂纪念馆参观,那里曾是诗人杜甫的流寓。
刚进纪念馆门前,我惊呆了,哇!——人流如潮水,馆前偌大的广场到处是人,只见人头攒动,要购门票就得耽搁好长时间。此刻,我们几个好友便相互指责没选好最佳进馆日期,而穆先生和段先生争论得面红耳赤,但说归说,谁也不愿离开,还是一个个老老实实地去排队购买门票。
费了好大劲,我们终于得到门票并进了馆。
行进在林荫大道上,道旁鲜花竞相开放,沟渠溪水潺潺流淌,大家心情舒畅起来,之前争论早已遗忘。突然,林中传来缠绵婉转、低沉悠长的古筝之音。“在那,杜甫故居!”有人大叫起来。大家抬头望去,林深处的大树下,竹林前,池塘边,分别立着几间茅草屋以及几间陈列馆。
参观的人真多,潮水般的向杜甫故居涌去。远处的喇叭在响,我们耳边不时听到隐隐约约的播放朗诵杜甫古诗的声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语调抑扬顿挫,听后给人以苍凉悲壮之感,产生共鸣。我们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中,踩着杜诗的旋律,品味其深沉的诗意,来到了他的“茅屋故居”。
讲解员告诉我们:“杜甫草堂坐落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这里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当然了,他一生共创作了1400多首诗歌。晚年,他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为什么叫‘流寓故居’哦?”有几个游客大声问道。
讲解员解释说:“杜甫是河南巩县人,原籍湖北襄阳。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之后又东迁,所以叫‘流寓故居’。”
接着,讲解员继续说:“今天的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茅屋故居前,立有一尊杜甫石雕,大家跑过去围住石雕拍照留影,那场面实在壮观,连大人也牵着小孩跟着小跑了。
“爷爷,为什么大家这样喜欢杜甫啊?”一个好奇而清甜的童声惊动了我。原来是个约五岁的小姑娘在发问。
“因为他忧国忧民,是个爱国爱民的大诗人啊。”爷爷答道。
“什么叫‘忧国忧民’啊?”小姑娘追问。
老爷爷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这个嘛,就是心里时常想到国家和人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老爷爷和小姑娘的对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是啊,杜甫《岁暮》“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和《谒先主庙》“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的诗句,不正是杜甫为人民命运和祖国的前途而奔走号呼、历尽血诚的例证吗?
我在茅屋故居前拍了留影正举步前行,突然迎面匆匆跑来一个拧着相机的小伙子,上气不接下气的说:“老同志,请帮我——拍张——照片!”我一看,他个子高大英俊,衣着有些奇特,上身穿一件白色布衫,外又加穿一件椭圆形衣领长袍。长袍衣领从右手腋窝斜挂到左肩上,右手臂露出白色布衫,衣领和袖口均绣了图案,加之他说着生硬的普通话。我迟疑了片刻,“你——,你是——?”
“我是西藏大学学生!”他急忙答道。接着,小伙子告诉我,他是藏族,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今年读大四,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还有三个月就要毕业了,他正准备一篇关于杜甫诗歌的毕业论文。学校给毕业生一个半月的收集资料和写作时间,他是为写毕业论文而专程来草堂的。
“你跑这样远,怎么不在学校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呢?”我问。
“远?我们有些同学还到河南巩县杜甫故里考察哩;我是坐飞机来的,很方便啊。再说嘛,亲临故地,考查实物,观看环境,给人的的感受是和在图书馆不一样的。”
随后,我为他拍了几张照片。望着渐渐远去的藏族同胞大学生,我心里热乎乎的,感慨甚多,昔日雪域高原颈带枷锁的农奴后代如今成了大学生,这正是西藏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到了史诗堂,堂前立着一块精致的屏板吸引了我,跑去一看,原来是关于介绍史诗堂的“前言”,上面写道“一千多年来,后代学者对杜诗进行大量的收集......杜诗版本竞达700多种,遗存下来的也有150多种,……自1955建馆至今数十年致力于收集各种版本。目前馆藏杜诗刻本、手抄本,日本、朝鲜刻印汉文以及各种外国文字印本达数千部上万册,其中一些属善本、珍本,是收藏最集中的地方。”难怪,草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在史诗堂,我正专注地拍照展出的宋、明、清、民国时期的杜甫诗集版本,突然,镜头里闪现出一对神奇的青年男女。
“你们能让开一点吗?!”我请求道。
“好好好!对不起。”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并微笑着。
我一看,男的是黄发,女的是黑发,男高女矮;男的分明是老外,女的好像是中国人;他们手牵手,很是亲密。我以为他们是一对中外结合的夫妻,因为他们除亲密外,还会说中国话,就随口问:“出来玩,咋不带小孩啊?”
“什么——,小孩呀?”他俩哈哈大笑起来,“我们不是夫妻,是同学呢。”。
此时,他们的哈哈笑声把我弄得十分尴尬,连忙向他们道歉。之后,他们告诉我:他们都是南京大学的外国留学的研究生,男的是法国人,女的是韩国人。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比较。他们很喜欢中国文学,特别是唐代的诗歌……
我说:“我是一名高校教师,教中国文学的。”话音刚落,法国留学生即刻追问;“大家都说杜甫的诗是写社会现实的,是现实主义诗人,我认同,但他有没有浪漫主义的诗作呢?”我肯定地回答:“有啊!”
“对对对!”他马上跳起来,握着拳头的双手举得高高的,“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望岳》《梦李白二首》等。”于是,他脱口而出,大声地朗诵,“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连连拍手,“不错不错!”,称赞他学有所成!他满意而自信地笑着,韩国女留学生也笑了。望着他们灿烂的笑容,我即刻悟出一个道理:一个诗人的存在价值,是以他的人品与诗作来评判的;杜甫不仅是中国的伟大诗人,也是世界的伟大诗人!
陡然,我的手机响了,原来是老段、老穆他们来电话催我,叫我快“归队”,他们正等我回去。于是,我只好无赖地迈开双脚小跑,找到了他们。见我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样子,他们风趣地问:“你离开我们这么长时间,找到了杜甫吗?”
“找到了!”我点了点头说。
心想:真的!我找到了杜甫。这,不仅仅是我一人找到杜甫,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找到了。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黔西南州:多措并举打好就业“组合拳” 以高质量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威舍镇发哈村:发展红色旅游 赓续红色血脉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德卧镇:以党建引领促乡风文明 助产业发展增效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探望老人要注意啥?老人低烧、干咳咋用药?——专家解答春节期间防疫热点问题
团圆勿忘防护 开心健康过年(六)
景区游玩,这些安全知识要牢记!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重大工程中的国企力量——贵州国企投建大基建工程项目打造发展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