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2年新征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包括侵华日军《阵中日志》、荣第1644部队照片等在内的共计453件(套)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
发布会现场。 新华社记者 邱冰清 摄
经专家鉴定认为,2022年新征集文物史料包括照片、士兵日志、实物等种类,进一步确证了侵华日军暴行,拓宽了研究领域,深化了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侵华日军士兵新井淳的《阵中日志》。 新华社记者 蒋芳 摄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今年再次于日本搜集了51件(套)珍贵文物史料,包括侵华日军士兵新井淳的《阵中日志》、侵华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第十一中队《阵中日志》、侵华日军荣第1644部队相关照片、“‘南京陷落’儿童教育戏剧卡片”等。
侵华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第十一中队《阵中日志》。 新华社记者 蒋芳 摄
“此次征集到荣第1644部队照片共有60余张,填补了史料空白,并与1998年在南京发现的细菌试验受害者头颅等证物相互印证,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细菌战研究。”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者孟国祥介绍,在南京的荣第1644部队和731部队同样臭名昭著,但由于这些细菌试验都是极隐秘的,后期日军又将相关资料销毁,因此荣第1644部队的实物资料极少,照片就更为少见。
侵华日军荣第1644部队相关照片(翻拍照片)。 新华社记者 蒋芳 摄
纪念馆文物部门负责人艾德林介绍,此次新征集到的侵华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第十一中队的《阵中日志》,与去年纪念馆征集到的一套《阵中日志》为同一部队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作战的档案记录,更全面地揭示了日军对中国的侵略事实。
从20世纪80年代建馆以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收藏国家珍贵文物1216套6318件,其中一级文物166套384件,藏品来源包括出土挖掘、民间征集、社会捐赠等。(记者蒋芳、邱冰清)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黔西南州:多措并举打好就业“组合拳” 以高质量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威舍镇发哈村:发展红色旅游 赓续红色血脉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德卧镇:以党建引领促乡风文明 助产业发展增效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探望老人要注意啥?老人低烧、干咳咋用药?——专家解答春节期间防疫热点问题
团圆勿忘防护 开心健康过年(六)
景区游玩,这些安全知识要牢记!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重大工程中的国企力量——贵州国企投建大基建工程项目打造发展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