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木陇街道抢抓发展机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接续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
在木陇街道大龙潭社区,党支部书记黄黛琳用布依语为布依族群众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新市民群众围坐在一起,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共同展望美好新生活。
“社区干部们真的很体贴我们,怕老年人听不懂汉话,他们都会翻译给我们听,到这里来我觉得她们工作很认真,哪家有困难她们都经常关心。”木陇街道大龙潭社区新市民班菲菲开心地说。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木陇街道迅速掀起学习热潮,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宣传、宣讲,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木陇落地见效。在马别社区,布依族群众在社区党总支的组织下,编排了“八音坐唱”节目《唱起八音颂党恩》,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马别社区布依八音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我们的节目在原来的基础上改编了一些,主要唱我们党的好政策,唱我们国家的发展、家乡的变化,唱感谢我们的党中央。”马别社区布依八音队队员令狐荣英说。
马别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胜说:“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我们社区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了八音坐唱内容,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唱出来,传播到千家万户。”
这一年,木陇街道大龙潭社区建立了“党员”“和事佬”“退役老兵”“巾帼”“青年”和“红领巾”服务队“六支队伍”,积极投入社区服务。
“社区干部到我家宣传卫生环境,还有交通安全等,车辆不能乱停放,这对我们大家都好。”大龙潭社区新市民黄恩祥说。
环境清扫
“通过‘六支队伍’的建设,发挥了班子成员的长处,让社区老党员、退伍军人、妇联,还有少先队员参与到社区共治共建中来,给大家搬迁过来以后,感受到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大龙潭社区党支部书记黄黛琳介绍说。
通过“六支队伍”开展社区自治工作,目前,该社区在卫生环境、治安管理等方面均得到了提升。
“现在在打造‘五型社区’,下一步社区将以‘五型社区’为抓手,让‘六支队伍’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让搬迁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木陇街道大龙潭社区第一书记潘金海说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木陇街道团结互助坝区采取“菜菜稻”产业发展模式,轮种鲜食糯玉米、水稻、大蒜等作物,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团结互助坝区“菜菜稻”模式助农增收
团结村党总支书记董绍贵介绍说:“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我们主要是抓产业发展,坝区主要是以‘菜菜稻’模式来推,这个模式很成功,每亩的产值在12000元以上。”
“我们坝区的土地资源好、水源好,交通也便利,一年能种三季,第一季种早熟糯玉米,采收以后又种水稻,水稻收以后又种大蒜,采取这种循环模式,收入相当可观。”团结村村民龙彬对记者说。
据了解,木陇街道辖3村8社区,其中搬迁群众有9741户45211人。为帮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生活,木陇街道紧紧围绕“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工作。
在就业方面,目前木陇街道有企业361家,解决了新市民群众稳岗就业。贵州舒菲尔家具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家具加工厂,企业2021年落户木陇街道以来,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增收。
“我是从望谟县搬迁来木陇街道步马安置区的,现在在沙发厂做海绵工,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在这里做起生活有保障,老板对我们也很好。”新市民张军告诉记者。
贵州舒菲尔家具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夏云发介绍:“我们公司现在有员工近100人,其中新市民20人,我们准备带动更多新市民群众就业。”
木陇街道航拍
木陇街道党工委书记严洁介绍,除坝区产业发展、新市民稳岗就业外,木陇街道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民生保障、安全稳定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下一步,木陇街道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重点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抓好‘五个体系’建设,创建好‘五型社区’,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同时加大配套产业发展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努力为搬迁群众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木陇街道党工委书记严洁表示。
初审:曹明金 雷婷景
复审:梁 凤
终审:周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