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织艺手工坊自成立以来,致力于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并通过技能培训,帮助妇女掌握手工编织技能,实现其灵活就业,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为周边妇女及新市民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机会。
走进位于丰都街道的织艺手工坊,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精美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栩栩如生、各具特色。七八名妇女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编织围巾、钩织毛线鞋和玫瑰花等,手工坊负责人岑敏正指导大家如何编织出更好的手工艺品。
“2022年,我在电视上看到冬奥会颁奖用的手捧花就是用毛线织出来的,称为‘绒耀之花’,我觉得很有意义,也有发展前景。加上我从小就很喜欢织毛线,制作出来的手工艺品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认为很精致,所以就萌生了创业的念头。2022年5月,我就开起了织艺手工坊。”岑敏介绍,刚开始做的时候是花类型比较多,后来不断尝试做摆件、手提包、小动物,还有毯子、围巾之类的,产品越来越丰富,目前已达到100多种。
兴义织艺手工坊是一家DIY手工坊,主营毛线手工编织花、钩织挂件装饰品、居家装饰品、办公摆设饰品等,还可定制各类手工编织品。
手工编织毛线属于传统手工技艺,它是一种流行广泛的民间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岑敏看来,手工编织毛线这项技艺不仅承载着老一辈人的记忆和情感,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像我们80、90这一代,以前都看到过老人那一代织毛衣、钩鞋子、围巾,但是我们这一代就很少,所以我现在的想法就是要把手工继续做好,做出特色,把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岑敏说。
由于岑敏精湛的编织技艺,她还时常被邀请到全州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手工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带动就业100余人。2024年3月8日,兴义织艺手工坊被黔西南州妇联授牌为“妇女手工创业基地”。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到过贞丰、晴隆、册亨、望谟,还有兴义的洒金、马岭、雄武等地开展培训,也带动了一些易地搬迁的姐妹有一技之长,学得一些技术,在家里面带小孩的同时也有经济收入。”岑敏说。
“我从去年6月份就过来跟她学,一个多月就学会了。我平时在家里面没有事做,就来这里拿毛线,有时候在这里钩,有时候在家里面钩,一个月可以钩得2000多元。”丰都街道胖山安置区群众王显美告诉记者,现在她已经学会钩玫瑰花、蓝颜小菊、泡芙等10多种花样了。
此外,织艺手工坊还不断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销售和推广,受到青年朋友的青睐。
“我就是刷抖音的时候刷到她在直播间钩花,我今天就特意来看一下,刚好要过年了,准备送我朋友一束花,我进来看觉得好精致、好漂亮,很喜欢,就买了一款花篮。”顾客黎琴琴说。
“2024年,我们的销售量达3000多件,营业额在40万元左右,产品都是销往全国各地。接下来,我们织艺手工坊将不断加强学习和提升技能水平,把我们的产品类型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更精致,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借助网络直播和旅游业火热发展的春风,进行线上、线下推广,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产品,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带动更多姐妹创业就业增收。”岑敏说道。
初审:雷婷景
复审:张 玮
终审:韦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