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芋是兴义的传统特色产业,其淀粉可以加工成系列产品。自2018年以来,贵州省鑫昌淀粉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和“兴义芭蕉芋”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优势,在黔西南州范围内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芭蕉芋种植,并配套建设加工厂和销售终端,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芭蕉芋全产业链。2024年,企业实现产值约1.4亿元,创历年新高。
“师傅,你这车淀粉含量是14.57%,根据公司定价,单价是3角8一斤。”
图为工作人员对到厂的新鲜芭蕉芋进行淀粉含量测量
近段时间,芭蕉芋进入采收销售期,企业周边的种植户陆续将采收好的芭蕉芋拉到工厂进行销售。工作人员使用淀粉含量测量仪对到厂的新鲜芭蕉芋进行淀粉含量测量后,按照价格区间进行收购。
司磅员邹昌海介绍:“芭蕉芋淀粉含量在14%~16%之间,收购价为每斤3角8分;低于14%的,收购价为每斤3角6分;高于16%的,收购价为每斤4角。目前,工厂每天平均收购芭蕉芋约250吨。”
“今天拉了5吨多芭蕉芋到工厂销售,总收入在4000多元。今年我家总共种了20多亩芭蕉芋,预计总收入可以达到10多万元。”兴义市万屯镇海丰村村民刘诗洪说。
图为万屯镇佐舍村村民采收芭蕉芋
为方便种植户销售,企业还在种植面积比较集中的万屯镇佐舍村、木陇街道大蚌村设置2个村级收购点,“驻村”定点收购芭蕉芋。
采购员崔航说:“两个点两天收了80吨芭蕉芋,到村收可以提高老百姓的经济效益,让老百姓来年有更高的种植积极性。我们会一直收购到2025年的3月初,预计总收购量将达到5万吨以上。”
图为万屯镇佐舍村收购点正装运芭蕉芋
“全村种植芭蕉芋的老百姓有260户左右,总面积有1600亩左右。今年到村收购价是3角到3角3一斤,亩产量在8000斤~10000斤,算下来收入还是可以的。”兴义市万屯镇佐舍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廖厚花说。
图为工作人员初步处理收购好的芭蕉芋
收购的芭蕉芋会在第一时间拉到企业进行清洗,成为生产芭蕉芋淀粉的原材料。目前,企业已有两条自动化生产线,其中,淀粉生产线每小时可处理45吨鲜芭蕉芋,干燥淀粉能力每小时6吨~8吨;芭蕉芋粉丝生产线日处理能力为9吨。
生产负责人孙明月介绍道:“这条生产线的设计能力是年产3万吨芭蕉芋。公司从原材料源头把控,确保新鲜度和淀粉含量,在生产过程中无任何添加,生产产品配料表都比较干净。”
图为工人包装芭蕉芋淀粉
淀粉和粉丝加工好后进入包装工段。工人们按照25公斤规格包装淀粉,按照称重、捆扎、纸包、剪齐、覆膜等流程包装粉丝。各类产品主要通过线下签订代理批发订单、线上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售到广东、广西、四川、重庆和东北等地。企业还结合发展定位,进行多样化布局。
负责人杨宇表示:“我们把芭蕉芋系列产品融入康养、旅游、酒店、餐饮等行业,让更多的人知晓和体验我们的特色产品,提升我们的知名度,打响我们的品牌。”
图为工人包装芭蕉芋粉丝
由于芭蕉芋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不少周边群众稳定就业。
包装工段长徐艳说:“现在是生产忙季,加班要多点,加班费也高点,每个月可以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
据了解,贵州省鑫昌淀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主要从事芭蕉芋淀粉生产及副产品研发加工。2024年,企业生产8000吨淀粉、6000吨粉丝,产值接近1.4亿元,带动6000户老百姓种植,解决15000人就业问题,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00个,增加农民收入约4000万元。
图为贵州省鑫昌淀粉科技有限公司(航拍)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从芭蕉芋种子选择、种植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提升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同时采取保底收购的方式,保证老百姓既能种又能销。我们将持续增产扩容,丰富产品品类,比如酸辣粉及相关淀粉制品,把我们的产品销售到全国乃至东南亚市场,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负责人杨宇说。
初审:雷婷景
复审:张 玮
终审:韦文军